.

栅子街,成都人的老地方

                            

原创逛街的YOU成都

NO.7

有人说,城市的小街,就像是它的毛细血管,当它开始更新时,城市也就迎来了生气。

最近,编辑部出门时就发现了很多隐匿的百米小街,悄悄变样了。它们各具个性,像日渐葱郁的大树,装下了日常的丰茂。

五一开始,小都就带着大家走进「百米小街」系列。粉丝们纷纷说看不够,编辑部也发现仅凭几条小街不足以展现变迁着的城市的日常。我们决定不定期走街串巷,延续这平凡又平常的选题,通过编辑的个人视角去体味、感受一条小街的细节。

北抵西大街,南达蜀都大道,东至同仁路,西接东城根,人们口中的「宽窄巷子」,大概含括了这么大的范围。其中的小街小巷如鱼刺般排列开来,规整易行。择其正中一条,今天来的是栅子街。

如你所见,栅子街正是由这棵巨大鹤望兰开始的。大榜的赫赫曾科普过这棵树,并非芭蕉,而是同属芭蕉科的“天堂鸟”。

栅子街,前身里仁胡同,因胡同中建有一座里仁坊,故得名。原位于长顺中街与中同仁节间有栅子街与栅子西街,后因扩建四川省委第三招待所(今实业宾馆)被隔断。今栅子西街不再,栅子街与小通巷接壤。

何以多次踏足

唯有清补凉解忧

两年前第一次来栅子街的我没有想到,日后我将如此频繁地来到这条小街。

它有什么足以令人惊叹之处吗?不太有。如果不是口子上一间火锅店和镶嵌其间的几间茶馆,恐怕8点以后静得连人声都没有。

那又何来诱惑之有?答案是一碗来自澄迈的清补凉让人魂牵梦绕。

我也搞不清楚,既不是成都人,也不是海南人,为什么会在他乡对另一乡食物产生莫大的兴趣。

这间店叫依旧小屋StillBar,老板来自海南澄迈,真实程度高达会把身份证亮在点单平台的那种。营业6年,每日下午3点半开门,至凌晨闭店,其余时间在睡觉和准备原材料。

店内常设产品有清补凉系列、港式甜品、酒精饮品及其他小食,还有,和老板气质长相不太符合的爵士和电子音乐。

在栅子街吃清补凉前,我没有去过海南,没有可以横向铺开对比的标准,只知道清爽饱腹,店开得晚,有一碗清补凉的时间可以让夜晚被丰富和消磨。

所以和不少朋友来吃过,几乎和不重样的朋友狠狠安利过。下午、饭点、晚上、深夜,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再来,反正我快和对面的日料店老板借厕所借到面熟。

椰奶清补凉

芒果椰奶冻

椰子冻

有什么魔力吗?不知道。这款饮品、甜品几乎适合一年四季。夏天吃炒冰清补凉,冬天吃基础款清补凉。

也可能基于的前提是老板舍得开空调,冬暖夏凉。还有可能惊异于每次来的音乐都不错,和墙上的漫步者音响共了情。

依次为:椰奶炒冰龟苓膏、椰奶炒冰清补凉、椰子冻

后来去了海南,工作之余只剩下吃饭睡觉,但在间隙最常打开外卖软件和地图,试图寻找最近的店来一碗。沿海南走了半圈,每到一处都要配一碗清补凉,吃到同事心烦,吃到回蓉次日又来到栅子街,续上一碗。

上下滑动全员清补凉语录

老板和我说不同地方的清补凉差别还是有的,有点类似于十里不同音。而清补凉本身就是一种包容的食物,配料太多等同于奶茶里的粥样化,太少又觉得不实在。

我理解的清补凉主要还是考椰奶香浓。追求利益的商家多兑了一瓢水,顾客自然喝得出寡淡,太浓又椰子油味厚重,一碗下去腻得直摆头。

依旧小屋的恰好属于在中间范畴随机波动。不同时必然是有区别的,但问题不大。

最常在店里见到的是到处做了装饰的椰子壳,它们的前身是可以喝椰子水的椰青和用来榨椰奶的老椰子,还有你手里可以点到的堂食椰子冻。

奶味十足,椰香漫溢,秒杀市面大部分椰奶衍生饮品。

当然啦,晚上是可以在这里喝酒的。虽然只喝过一次,虽然招牌是浓浓的十八线审美,感觉进了一件古早清吧,但也不影响酒喝起来还不错吧。至少马提尼还行。

去年冬天老板研发了新品,红糖椰丝球,大概是这个意思,记不太清产品名叫什么了。神情高昂得意,被安利说是孕妇坐月子时常吃的食物,适合冬季,还特地掌握了糖水比,不至于甜腻。可惜被暂时搁浅。

今年新加了椰子鸡,需提前预定,但也实在不知道能在哪里吃。只是今年进门右手边被坐烂的沙发换了,可能适合坐的久点吧。

没有网吧盖的老地方

只卖面和粉

说来有趣,从小通巷转进栅子街,一间名叫「老地方」的店铺共有两层属性,面馆和网吧。

通常来讲,盛行在这种空间的食物是普遍意义上没有汤汤水水的米饭类,而老地方就是不一样,只有面条米线和抄手。

没有在外网上冲浪的需求,单纯处于猎奇:一间看起来开了许久,老旧的面馆,食物定是有它不错的味道。于是在下午时段来份不同寻常的下午茶就显得必要。

除却粉面常见的臊子,鳝鱼加米线的搭配少见,能把鳝鱼浇头做得好吃本就不易,搭配米粉又是何等新鲜,遂下单,静候上桌。

看完墙上「土鳝鱼的自白」,灶头前是家常炒锅配电磁炉,没有忌口,意味着第一把下锅的是葱姜。

预炒过的鳝鱼再次下了锅,即便如此复热,也还是让人等了些时候。鳝鱼米线上桌时,外观看来与鳝鱼面并无大异,吃起来,被斩断的鳝段倒是不柴,却也没有过多的惊喜,十分家常,对得起厨具。

米粉倒是不劲道得像煮透的面一般,一时被汤底染了色,不知到底是吃的面还是米粉去了。

快落雨坐在外头吃面显然不是一次明智的决定,闷热得人只想丢掉碗筷赶紧跑。雨倒是也蛮给面子,立马下来了,这才好,人只好端着碗赶紧跑进门,在更热的堂子里继续呼啦。

选择困难时

就去NOKNOK

作为早一批开起来的精品咖啡店,NOKNOK的品质早不消人再怀疑了。

曾经的万杯咖啡活动中,给人的选择还不多,但薅羊毛的人也追求品质,实在不好选的时候,就选NOKNOK。

又因为配送原因,常常需要付运费薅羊毛,有大把时间的人就选择亲自来店上喝。也借此机会,这间招牌雪白,店内墨绿的店成为许多人后来会友办公消磨时间的好去处。

都说做生意最好门前不要有树或台阶,但这点对于宽窄巷子一带的店铺来说有些难,又似乎对它们并没有什么影响。

NOKNOK巧妙运用了门口台阶延伸出来的露台空间,落地玻璃窗直接把店铺伸给了街面,再造了一处景观位。嘿,你别说,还挺抢手,来晚了可享受不到。

阿芙佳朵依旧是许多人的心头好,espresso的浓醇紧扣奶油冰激淋的丝丝甜蜜,不同样的味觉体验在口齿间缠绕。享受这件事,少城人早就拿捏住了。

隔壁的DrinkaFriday,喵喵打工人类享受的著名猫咖,默默间也开了五年,再隔壁的小白杏,也做出了自己的特色。虽然都以饮品小食为主,但风格各异,至今生存良好,如若时间允许,那么请都进去逛逛吧。

拉抻走完一条街

还是得说小通巷

实在是不能不说小通巷的。一条街两个名,在宽窄巷子片区来讲,几乎有且仅有这一条。

身处城中腹地的宁静小巷,早就是成都文艺腔调的休闲之地,喝茶、谈天,在老树下发呆,入夜了就喝酒唱歌,好不快活。

于是可见小通巷里酒吧不少,延展进栅子街,发条橙下午四点过才会亮起灯。改造后的小通巷也风貌渐变,有咖啡有美食,老店常在,新店也不少。

年就上过必吃榜,如今也是成都为数不多门店在营业的烹火门店,4年光阴没有让红绿色招牌褪色,一眼就认得出。

白玛小酒馆和米豆酒馆几乎快长到一块儿,门口植物郁郁葱葱,不仔细看招牌,谁又分得清一间开了6年的店和10年的店界限在哪里?但白玛家的蛋卷和米豆家的米米坐守,只顾靠可爱招揽客人就好。(滑动看图)

三色堇的招牌早被晒得毁了色,相信没有听闻或没有来过的人不会注意这间开了10年的私房菜馆。当然,我也没有进去过,只是返程中依图搜索,几乎大部分人对其的评价都是,下次还要再来吃的。

更令人吃惊的是,朵朵家咖啡店在小通巷开了15年。可能对于现今的消费者来说,咖啡比不上新开的店了,甜品也时常早早卖光。座椅漆面斑驳,不知是时间太久真的脱落,还是早就做旧。门口的围栏舒适,空心瓦片构成的空气感,让穿堂风吹得人舒适。

饱鲜,门牌上写的年起开始营业,真正火爆应该年左右。“新疆炒米粉就是饱鲜”的slogan打入大众视野,吃起来也的确不同。重辣不糊口,搭配天山奶啤爽口。只是重新装修后的店铺少了攀爬的绿植,敞亮的露台区似乎也没了缝纫机桌板供人饮食。(下图为装修前餐厅一角)

两家连在一起的可爱小店。一间卖文创周边,店内粉嫩,手帐、小饰品居多,一间卖中古玩具,巴斯光年、小飞象、松鼠大战系列丰富。爱者会逛很久的两件小店。(左侧黄色门店铺已关张)

除了新旧交替的各类店铺,小通巷亦是中国早期话剧奠基人之一曾孝谷故居地。

曾孝谷(-)中国近代话剧活动家,名延年,一字少谷,号存吴。四川成都人。中国早期话剧奠基人之一。年考取官费留日,9月与李叔同同时进入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选科。于年与李叔同、欧阳予倩等人共创我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年,他根据美国斯托夫人的小说名篇《汤姆叔叔的小屋》创作了话剧《黑奴吁天录》。《黑奴吁天录》是我国第一个话剧剧本,也是演出的第一出话剧,所以被公认为是中国现代话剧诞生的标志。

梦明湖馆所在的建筑,被标识为曾孝谷故居,成都市历史建筑。按照故居原貌还原,梦明湖馆也承担接待、聚餐等多重功能。

经过窗外,精致妆发的嬢嬢正在室内悠扬荡漾。对于本就清净的小通巷来说,歌声早迈过窗台,奔向更远的街道上了。

●●●

编辑丨浪仔

摄影丨vancy

参考资料

曾孝谷百度百科词条

袁廷栋《成都街巷志》

原标题:《栅子街,成都人的老地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4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