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澄迈县因肆意围填海、破坏红树林被生态环境部通报后,澄迈县委书记吉兆民、县长司迺超在8月10日的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带头做了深刻检讨。8月12日《海南日报》披露了这一消息。8月9日,生态环境部公布了“海南澄迈县肆意围填海、破坏红树林”等典型案例。通报称,年7月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海南督察以来,不断收到群众举报,反映海南澄迈县沿海区域围海造地、毁坏红树林问题。根据群众举报和前期掌握的问题线索,督察组对澄迈县开展了下沉督察。督察发现,澄迈县花场湾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盈滨内海不仅没有按照第一轮督察要求进行整改;而且顶风而上,肆意围填海、破坏红树林,性质十分恶劣。红树林是热带海洋河口、滩涂上特有的珍贵森林植被,是多种生物生长、繁衍、栖息的重要场所,是生物链循环中十分重要的独立生态系统。澄迈县花场湾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位于澄迈县大丰镇,年12月经澄迈县政府批准建立。督察组现场查勘了澄迈县花场湾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盈滨内海红树林被侵占、破坏的现状,调阅相关文件材料发现,该县存在侵占破坏自然保护区、长期违法填海造地、调整规划为旅游地产让路、执法不力监管缺位、督察整改敷衍应对等五个方面问题。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澄迈县的问题,中央领导同志曾作批示要求。
据通报,年8月第一轮督察期间,中央环保督察组曾5次交办红树湾项目违法填海造地、侵占海岸线、破坏红树林,以及生活污水和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问题,澄迈县没有全面排查,没有调查核实,整改敷衍应对、弄虚作假,上报的公开查处情况严重失实。年4月底至5月初,根据中央领导同志批示要求,生态环境部现场调查媒体反映富力公司破坏红树林问题期间,澄迈县政府主要领导及林业等部门仍然百般应付,甚至提供“红树林枯死是因为病虫害”等不实结论。生态环境部称,澄迈县委、县政府政治站位不高,责任意识不强,长期以来轻视生态文明建设,对第一轮中央督察交办问题,蜻蜓点水,敷衍应对,对问题一带而过,不愿为、不敢为,没有真正对自然保护区、海岸带督察整改工作动真碰硬,监督管理形式化,督察整改走过场。直至年4月媒体曝光红树湾红树林枯死、中央领导作出指示、生态环境部介入调查后,县委、县政府才引起重视。澄迈县海洋、林业、环保等部门在明知相关项目严重违法的情况下,仍然“以罚代管”“一罚了之”,对违法企业简单罚款,不痛不痒,不仅未解决问题,反而进一步助长了企业的侥幸心理,导致违规填海造地、破坏红树林等情况频频发生,生态破坏严重,群众反映强烈。海南省海洋部门对海域使用把关不严,未认真核实,即给予宁翔公司填海项目围填海指标;对澄迈县花场湾红树林自然保护区长期疏于监督,导致保护区不断受到蚕食。省林业部门未调查核实花场湾海洋功能区划,对保护区监督指导不到位。省规划部门对澄迈县总体规划审查把关不严,对澄迈县擅自将花场湾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部分区域调成农用地、旅游建设用地的问题听之任之。生态环境部通报后,8月9日晚,澄迈县委书记吉兆民召集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对红树林问题整改进行专题研究,对照典型案例中五大问题深入剖析原因。根据海南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8月10日,海南省政府成立调查组,进驻澄迈县开展调查,并于当天下午在澄迈举行启动调查见面会。澄迈县委、县政府全力配合中央环保督察组和省政府调查组,建立清单,逐项明确责任人、整改标准要求和完成时限。同在8月10日,澄迈召开县委常委(扩大)会议。据报道,会上,吉兆民、司迺超带头深刻检讨了在围填海、破坏红树林问题整改工作中存在政治站位不够高、责任意识不够强、整改不到位、有偏差等问题。同时,澄迈成立了红树林遭破坏问题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担任组长、县长担任常务副组长,有关县领导担任专项组组长,专门抓好典型案例反映问题的整改工作。
资料图
整改小组表示,将全力配合中央环保督察组和省政府调查组,严格按照整改要求,针对问题建立清单,逐项明确责任人、整改标准要求和完成时限。对围填海、破坏红树林问题中相关单位和责任人员失职失责等问题进行深查细究,依纪依法进行严肃处理,对相关企业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从严顶格处罚。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澄迈县委书记吉兆民、县长司迺超均为副厅级干部。公开履历显示,吉兆民出生于年12月,他曾在海南省财政厅、海南省直单位会计管理中心等单位任职,年任海南省地税局副局长,年任澄迈县县长,为副厅级,年5月任澄迈县委书记至今。
司迺超是一名“70后”,年2月出生。他曾长期在海南省发展计划厅、海南省发展与改革厅任职,年调任海南省政府办公厅工作。同年,他转任海南省委办公厅,历任秘书二处副处级秘书、秘书二处正处级秘书。
资料图
年,司迺超任海南省政协副秘书长、机关党组成员,年5月任澄迈县委副书记、县长至今,明确为副厅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