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澄迈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方式让生态包袱变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三级专科 http://m.39.net/disease/a_5467972.html

澄迈县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方式,“生态包袱”变“绿色财富”

秸尽所用变废为宝

“我们的秸秆可不用愁了,以往是‘不敢烧’,现在是‘不舍得烧’”。5月25日,在澄迈县仁兴镇美厚村,村民王府山一边搬运秸秆,一边和海南日报记者聊了起来,“这已经是第二次来我们村收秸秆,秸秆打包离田进工厂一气呵成,再有一两天,全村上千亩地的秸秆离田工作就可全部完成。”

从农业“废弃物”,到牲畜“香饽饽”,澄迈秸秆开启“逆袭”之路。在澄迈县,秸秆有专门人员进行处理,要么免费上门“打包带走”,要么免费到田间地头粉碎还田,以饲料化、肥料化形式进行综合利用,让秸秆变废为宝。

澄迈县永发镇永丰村种植户将打好捆的秸秆搬到路边。

秸秆养蚯蚓绿色还田

“瞧,成千上万条蚯蚓在这里不眠不休,把废料吃进肚子里,再排泄出来就成了富含有机质的有机肥。”5月23日,在澄迈润来种养殖农民合作社蚯蚓养殖基地,理事长王成军掀开土层,只见许多蚯蚓在黑色“土壤”中扭来扭去。

这些黑色“土壤”就是粪污和秸秆的混合物。“我们按照‘农作物秸秆30%+人畜粪污70%’的比例混合,制作蚯蚓饲料,饲料经过蚯蚓过腹后,生产出蚯蚓粪,蚯蚓粪经过采收加工后形成蚯蚓粪有机肥,即可还田利用。”王成军说。

“蚯蚓喜欢湿热环境,眼下是它的生长黄金期,每月就能收获一茬。蚯蚓繁殖一茬后,就要再往上铺一层秸秆、粪污混合饲料,只要‘料床’养分足,它们就不会往外跑。”王成军介绍说,蚯蚓养殖成为循环农业产业链条的重要一环,为秸秆肥料化利用找到新出路,通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更多农户加入蚯蚓养殖,持续完善生态循环产业链,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目前,该合作社每年可消纳农作物秸秆余吨、畜禽粪污1万余吨和厕所粪污1万多户次,生产蚯蚓粪有机肥余吨,开展秸秆资源化利用吨、亩。

“随着市场需求的扩大,今年计划继续优化场地设施配备,将目前的2条生产线扩充到5条,以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秸秆和人畜粪污的消纳量,预计投产后可消纳农作物秸秆2万余吨、畜禽粪污4万余吨、厕所粪污2万多户次。”王成军表示,将争取为澄迈县探索出一种“农作物秸秆+人畜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的典型模式。

澄迈润来种养殖农民合作社理事长王成军展示养殖的蚯蚓。

秸秆换肥料找到新路

“在家门口用秸秆换肥料,不仅把以前很难处理的秸秆妥善处置,我还用斤秸秆换了80斤有机肥,省下买肥料的钱,真是好。”5月23日,澄迈县永发镇永丰村种植户吴山说,一早他就把田里打好捆的秸秆堆放到路边,一辆载满有机肥的货车已在那里等待。

“秸秆换肥”是澄迈在秸秆处理工作中的创新举措,合作社回收农户田间地头的秸秆进行加工,变废为宝,再用加工好的有机肥料去换回更多的秸秆,使合作社和农户达到双赢。

“‘秸秆换肥’收贮运模式打通农户—收贮方—政府三方环节,实现多赢。”澄迈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元清说,农户通过“秸秆换肥”获取商品有机肥,减少用肥成本;收贮方通过“秸秆换肥”获得有机肥生产原料的同时,通过换肥服务提升了竞争力,打开有机肥销售渠道;政府通过“秸秆换肥”推动了大气环境保护、土壤肥力提升和清洁田园等工作。

“秸秆换肥”受到了种植户的欢迎。“我家种了5亩田,花生、水稻、辣椒轮种,一年会有1吨左右的秸秆,通过秸秆换肥的方式,能换25包80斤的蚯蚓有机肥,一年就省多元。”种植户胡增天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这样的“好事”把周边的种植户都吸引了过来,欢欢喜喜地投入到“秸秆换肥”的行列中。

陈元清告诉记者,通过秸秆换物的方式为秸秆处理找到一个可靠的途径,不仅大幅度减少了秸秆随意堆放和露天燃烧的现象,促进秸秆综合利用,同时也能扩大有机肥推广使用,改良土壤,减少污染,有利于推进绿色农业发展。

澄迈县仁兴镇美厚村,种植户将秸秆搬运装车。图片均由海南日报记者高懿摄

秸秆上门收助民增收

“上门收秸秆了,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了”“阿弟,来收秸秆啊,辛苦你们上门”。5月23日9时,澄迈润来种养殖农民合作社的工作人员王大青准时出现在仁兴镇开展水稻秸秆上门回收工作,每到一个村,他都提前通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2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