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7月29日,海南仲裁院正式更名为海南国际仲裁院,成为继深圳国际仲裁院之后我国第二家国际仲裁院。
“海南自贸区(港)需要一个独立中立、公平高效、灵活便捷、具有国际知名度的高端仲裁法律争议解决服务平台,以满足区域国际化的法律服务需求,切实保障和维护公平有序的营商环境。”海南仲裁委员会主任施文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说。以此为标志,海南在致力于加快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和公平开放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方面又迈出重要一步。
近年来,“营商环境”一词在海南迅速升温。一系列深入推进“极简审批”、商事制度改革的“放管服”举措渐次落地,成效显著。今年4月以来,海南直面问题多措并举,提挡加速优化营商环境,为自贸区(港)建设固本夯基。
松绑准入环节
作为营商环境的第一道关口,准入环节曾是许多企业进入市场的“拦路虎”。年,海南启动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先照后证”,前置审批从项减少为9项,减幅达95%。创业者只要领取一张营业执照,就可从事一般性生产经营活动。
率先实行注册资本认缴制、率先取消审批办、率先实行三级注册管理制度……一系列以“放活”为目标的改革势如破竹,有效激发了海南市场活力。截至今年上半年,海南全省市场主体户,比年商事制度改革前增长%。企业注册时间由21个工作日压缩为3个工作日,在澄迈生态软件园、海口美安科技新城等产业园区,最快仅需3个小时。
5月以来,海南工商先后多次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措施,推出办结提速、登报承诺即办、清算功能执照等具体措施。“制度突破方面,允许注册资本万元以上的企业冠名海南自贸区;下放权限方面,继续将一些原由省级注册权限的下放到市县。”海南省工商局企业注册局副局长唐小旺说。
同时,海南在洋浦经济开发区开展“证照分离”试点。截至目前已明确改革49项行政许可等事项,其中取消审批8项、审批改备案和告知承诺14项、提高透明度和可预期性15项、强化准入12项,涉及公安、交通、食药监等12个部门。
准入环节大为“松绑”,各种审批环节需大幅压缩。对于企业而言,缩短审批时间就是节省制度性成本。在商事改革快速推进的同时,海南还从审批“瘦身”、提速和“不见面”等方面大力深化行政审批改革。自年以来,省级行政许可事项共取消、下放项,仅剩项,“瘦身率”超过80%。
“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放权、要便民,围绕最大限度减少审批、最大限度便民服务两大目标,一步一步优化服务。”海南省工信厅厅长、海南省政务服务中心原主任王静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说。截至去年年底,省级50%的审批事项实现“不见面审批”,计划今年年底达到80%,做到透明、可预期、足不出户。
基于“多规合一”改革“一张蓝图绘到底”,海南创造性提出“极简审批”试点,在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海南生态软件园、海口美安科技新城三个园区,政府负责政策、规划、监管,企业严守诚信、承诺、法律法规。对于进驻园区的建设类项目,以规划代立项、以区域评估评审代单个项目的评估评审,实行准入清单制、承诺公示制、联合验收制、项目退出制。
“我们的项目审批时间由通常的多天缩短到50多天,为企业节省了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让企业赢得了更多市场先机。”博鳌一龄生命养护中心行政处处长刘月勇说。
海南省人大代表、齐鲁制药(海南)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文民介绍说,公司在海南建设的4条生产线审批事项由原来的18项精简到2项,仅用不到天就实现了建成试车。“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从审批到开工建设,海口高新区政府给我们全力保障。”刘文民说。
直面企业痛点难点堵点
4月13日,在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宣布中央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
政策甫一发布,海南全省上下迅速行动。省长沈晓明主持三场座谈会,与行业龙头企业代表、外商及外籍人士代表、企业界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展开讨论,主题只有一个:优化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到底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当天确实只谈问题。”参加了其中一场座谈会的省政协委员、省律师协会会长廖晖说,与会企业反映了不少海南营商环境方面的问题,甚至提出尖锐批评。例如,政府决策征求企业意见不足、公平透明市场环境不够、整体人才环境过于薄弱,等等。
这些问题,《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平时的采访中同样遇到过。多位受访企业家说,优化营商环境,不能只把重点放在审批加快、流程简化等方面,还要营造公平可预期的市场环境。相比注册是否便利、纳税是否便捷,企业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