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宋绍圣四年()六月十一日,苏东坡痛别苏辙,携幼子苏过,以“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自信气度,自徐闻递角场码头登船,当日到达澄迈;三年之后,宋元符三年()农历六月十三日,苏东坡自儋州到达澄迈,入住通潮驿,写下著名的《渡海帖》;六月二十日夜,澄迈雨过天晴,苏东坡在这里写下四首诗,包括著名的《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告别琼州,登船北归。
年前的这一次登陆,不是一名行者的“到此一游”,不是一名贬官的无奈谪居。东坡南迁,贬谪海南,澄迈登陆,是中原文化深度拓荒海南的第一站。东坡北归,琼州告别,澄迈启程,是海南三年集大成的东坡文化,反哺中原、影响世界的新起点。澄迈,当年的澄江迈岭,见证了东坡行迹,保存了东坡遗踪,演绎着东坡故事,传承着东坡文化。在这里,用“景苏”二字,足以包涵这一切,传播东坡文化含蕴澄水迈山的钟灵毓秀。
海南省政协原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六届理事、海南省书法家协会第五届名誉主席王应际为此次专题书展所作苏东坡诗《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景苏书院,清雍正二年()澄迈知县鹿耿所建,史载位于“望海亭西”;乾隆四十六年()澄迈知县詹昊移建于望海亭东;乾隆六十年()澄迈知县吴晋勋重修,名之“景苏”。
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四川眉山三苏祠时指出:“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们要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这里所讲的“敬仰”,不正是对于祖先文明史的“仰慕”么?不正是“令人景慕一至于此”(李白《与韩荆州书》)的当代现实版么?由此,对于以苏东坡文化作为杰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景伏、景企、景佩,以至景附、景从。
苏东坡一生,无数次吟颂江河湖海,也无数次荡舟大江大河。他歌咏“大江东去”,他赞颂“水光潋滟”,徐州奋力治黄,登州治军护海,为民济世,与水共生。但他没有想到,晚年真的要跨越海峡,远赴海外。东坡渡海,是身体的南行迁徙,是精神的“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这是东坡一生惟有的渡海体验,真正将生命交付大海,仅在琼州海峡。沧海横渡,对他身体是严峻的考验,对他的思想、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他的意志、品格、审美等精神层面也由此产生质的超越。这是因为,当年渡海,是以生命为抵押的。
何况,他并不知道的是,他奇妙绝伦、足冠平生的海南游历,为多年后的澄江迈岭、琼州椰岛,留下千年传承、不可磨灭的历史文化资源,正越来越蓬勃兴旺地展示出旅游文化的时代价值。
嘉庆十一年()澄迈知县盖运长作《宾兴序》,为地方教育兴盛捐资而感慨。他赞叹:“琼郡称海邦邹鲁,而澄邑近郡,迈山毓秀,澄水钟灵。披县志,其间掇巍科而膺显仕者,代不乏人。余自下车伊始,每于景苏书院课艺时,见诸士子衔华佩实,彬彬乎文有其质,心焉期之。”东坡先生此时已经离开澄迈多年了。临近琼州的澄迈,早已是“诸士子衔华佩实,彬彬乎文有其质”。这令人联想到东坡先生年前渡海回到海北所作《伏波将军庙》碑文中所说的“今衣冠礼乐,盖班班然矣”。
多年前的衣冠礼乐班班然,多年前的彬彬乎文有其质,这就是琼州这块土地上的文明标志。
习近平总书记在眉山三苏祠指出:“我们是在这块土地上的文明培育出来的,全党全民族都要敬仰我们自己的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海南增强文化自信,海南建设文化强省,海南自贸港建设挺立文化支撑,首先来源于这块土地上和这块土地上的文明。
我们自豪,并且自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