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家三代乡村育桃李人民资讯

「本文来源:海南日报」

■本报记者高懿

从澄迈县福山中心学校往南走几百米,穿过一条小巷,就到了学校的家属楼。这条固定路线,许丹丹一家一走就是20年。周一到周五的早晨,澄迈县福山中心学校班主任许丹丹和父亲许环富都会早早地来到教室,摆放课桌、整理教案。晚上,父女俩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水龙头下洗掉指缝间的粉笔屑,然后交流当天的教学心得。

一家三代5人从教,“教育”这两个字,在60多年间赋予了许家人更深的含义。从新中国第一代教师——许丹丹的祖父许振忠、外祖父王英仁,到坚守在乡村教育一线的许丹丹父母许环富、王钟燕,再到新时代农村特岗教师许丹丹,他们一家在乡村的三尺讲台上教书育人,爱与坚守始终不变。

坚守下来就有希望

9月2日,记者在福山中心学校二年级4班教室里看到许丹丹正辅导学生学习,细密的汗珠挂在她的脸上。

“我小时候很难见到父母一面,都说当老师的,是耕了别人家的田,荒了自家的地。”许丹丹笑着说,从小她跟着祖父长大,记忆里都是祖父骑着自行车奔赴学校的背影。

许丹丹的祖父许振忠是许家第一位教师。“那时大家的生活都很困难,祖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常常带上一些地瓜、芋头到课堂鼓励他们好好学习。”许丹丹回忆说,和祖父一样,外祖父王英仁也是一名教师,曾担任海南国营红光农场龙东小学校长。

许环富是许家第二代教师。“年,我在澄迈县官族小学第一次走上三尺讲台。”许环富说,那时交通不便,到处都是泥泞的道路,学校办学条件很简陋,“我对自己说,坚守下来就有希望。”

年,许环富担任澄迈县博才小学校长。初上任时,学校用水用电难以保障,教室、办公室及生活用房严重不足。面对种种困难,许环富积极争取政府部门和村委会支持,带领学生拉管引水,终于实现了学校的通水通电。

传承下去才有未来

“父亲经常对我说,‘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许丹丹对记者说,这是她爷爷传给父亲的话,父亲又将这句话传给了她。

在祖辈和父辈言传身教的熏陶下,许丹丹从小就对三尺讲台有着强烈的向往。填报高考志愿时,她报考了师范类院校。年大学毕业后,她来到澄迈县石浮中心学校昌文小学任教,接过祖辈和父辈扎根基层教书育人的接力棒,成为新时代的一名农村特岗教师。

昌文小学位于澄迈县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为了更好地进入工作状态,兼任多学科教学的许丹丹不断阅读教育刊物、向资深教师请教、学习各地名师的成长经验……

“许多学生的阅读面窄,我就每周在学校阅览室里给他们上一节语文课,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一些学生没接触过声乐舞蹈,课余时间我带着他们勤加练习。”许丹丹说。读书、上课、反思、研究成了她每天工作和生活的标配。“做老师是个良心活。”这是许丹丹最爱说的一句话,她在工作中不断践行着。

年,由于工作岗位调整,许丹丹来到父亲、母亲曾经工作过的福山中心学校任教。这是一种缘分,也是一种传承。除了完成日常教学任务,许丹丹还担任学校农村少年宫合唱社团课和鼓号社团课的指导老师。

“虽然社团成立之初还存在不少困难,但是我坚信自己一定能像祖辈、父辈一样,不畏困难,扎根农村,让教书育人之花绽放在乡村。”许丹丹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4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