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北京专家 http://www.znlvye.com/人到暮年,身体衰弱,虽然记忆力减退,依然喜欢怀念往事。那些曾经同甘共苦的亲朋,好像一幕幕画面,在脑海里生动地展现;那些悲伤和幸福的过往,也如一段段电影,在眼前不停地播放。北宋大文豪苏轼也有类似的感觉,晚年他被贬海南,明知自己已经无法回到故乡,于是在此安心生活,还时刻关心当地百姓的疾苦。下面分享苏轼暮年时一首诗,笔墨洒脱飘逸,情感炽热绵长。澄迈驿通潮阁宋代:苏轼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宋哲宗元符三年五月,苏轼受命自海南的儋州移广西的廉州安置,六月份渡海。这首诗是赴廉州途中,离儋耳过澄迈时所作。苏轼在海南岛曾写过许多诗作,称为“海外诗”,这标志着他文学上的最高成就。苏轼很崇拜陶潜的文学,从55岁以后就开始次韵写和陶诗。在海南生活中也写了不少诗文,成为本时期有代表性的作品。澄迈驿是海南岛北岸的旅舍,通潮阁是澄迈驿中的一个建筑物。苏轼在海南生活了三年后,即将返回,一时百感交集。起句真情流露,“余生欲老海南村”。对于虽遭流放、但仍想体验并探素人生价值的苏轼来讲,这并非虚伪之词。海南的生活固然极其艰苦,但仍可以充实人生的侧面,并可视为一种悠闲。次句“帝遣巫阳招我魂”,诗人一方面对召还表示感谢,一方面也委婉地表明,自己被流放,如同当年屈原的遭遇一样,是宦途中的牺性品。帝,指当时的徽宗皇帝。巫阳,典出《楚辞》,天帝可怜屈原,叫巫阳去把他的魂招回来。这里借天地喻朝廷,借招魂喻招还。起承二句说明作者对生活充满信心,安排自己在哪里生活都无所谓,到处随遇而安,这是诗人经历沧桑之后的悟道之语。后两句抒发诗人的心情,“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杳杳,深暗幽远的样子;青山一发:指山脉连绵细如发丝一般。转句是广阔天空中、飞向远方鹘鸟的缩写镜头,而尾句则把镜头转到中原大地。由转句向尾句的展开,与其说是写景,勿宁说是写情,洋溢着作者热爱祖国的感情。“青山一发”四个字,更凝缩了诗人的心情,在极限空间里形成投影,隐藏着巨大的能量。宋朝不杀文官,但当时执政的是苏轼的昔日好友章淳,他很不想看见苏轼回来。苏轼也做好了在海南度过余生的准备,还准备置办棺材,立下遗嘱。他知道自己的生命之路已到了终点,却很坦然,诗人在另一首中这样说,“倦客愁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长桥。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全诗起落变化,显示了诗人开阖自如的大手笔,也表现了苏轼对人生磨难所持的乐观态度。这首七绝抒写羁旅思乡的愁怀,诗人借景抒情,虽写悲伤之怀,却不流于颓唐。此时苏轼身边已没有亲人,父母早已去世,两任妻子王弗、王闰之也先后病逝,而陪伴他25年之久的侍妾朝云也离开他仙去。先生每每仰望星空,常常一声浩叹,天妒英才,令他多年来一直漂泊不定,四海为家,惨淡经营。此时此刻,他连“把酒问青天”的兴致也没有了,而当年的东坡先生曾经气宇轩昂地赋词,“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直让后人唏嘘不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8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