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一首是苏诗的绝响,画面疏朗,感情沉

苏轼的一生总在跋涉,跋涉于人生之逆旅,不是在驿馆,就是在通往驿馆的路上。

通往驿馆的路叫作驿路。驿路,连同驿站、驿亭、驿丞、驿卒、驿使、驿马,组成一个功能齐全的服务体系,共同履行传递公文、迎送官员,乃至诗人骚客、商旅百姓公共交通等职能,这个“驿”体系就相当于现代的官方招待所、国营旅店、邮政局、电信移动和高速公路服务区。

当年东坡南渡北归,从澄迈驿往返府城,走的就是这样的驿路,住的就是这样的驿馆。

澄迈驿并非苏轼一生小住的最后一处驿馆,但却是最有纪念意义的一处。

正是在这里,他留下了“苏体”晚年书法代表作,更留下“苏诗”的绝响:

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

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苏轼《澄迈驿站通潮阁》)

澄迈驿是海南岛澄迈县的驿站,驿中的通潮阁面临着琼州海峡。苏轼晚年被贬谪到海南的儋州,已经做好了老死海南的思想准备。在他生命的倒数第二年,朝廷下令将苏轼从海南内迁到广东廉州。

正是在这种充满了痛苦和希望的复杂心情下,苏轼写下了这首著名的绝句。

这首诗歌抒发了诗人晚年终得朝廷赦免,自流放地海南岛归来,翘首北望,思念故乡,内心充满了炽热的怀念之情。

“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前两句是叙事。

余生,残生。指晚年。

帝,天帝。这里指天子。

巫阳,古代传说中的女巫。

招我魂,招回我的魂魄。这里指天子将作者从海南召回内地。

古时候的招魂,并不只是专门招死者的魂魄,也可招生者的魂魄。如《楚辞》中的《招魂》篇就说天帝可怜屈原魂魄离开了躯体,派遣巫阳把屈原的魂魄招回来。

苏轼用巫阳为屈原招魂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对于朝廷的依恋。

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残生将要终老在海南岛的村子里,没想到天子派人来将我召回。

后两句则通过形象的描绘,写出北望中原时希望的殷切和渺茫。

“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杳杳,深远。这里有隐约、依稀的意思。

天低,远处的地平线与天空相连接的地方。

没(mò),消失,隐没。

青山一发,远望青山,其轮廓细如发丝。形容极其遥远。

这两句是说,从通潮阁向北极目眺望,视线越过滚滚海涛,在那遥远的天边、鹰隼也消失的地方,可以看到地平线上像一线发丝的隐隐青山,那就是朝思暮想的中原故乡啊!

天低鹘没的杳渺,青山一发的迢递,画面疏朗空阔,感情则沉郁缠绵,令人低回不已。

《澄迈通潮阁》一共有两首,我们选的是第二首,而第一首读来也不错:

倦客愁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长桥。

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

听说北归的道路漫长,万般乡愁堆在心上;

看到眼前的飞阁、长桥,心情才舒畅一番。

凝神望着白鹭翩翩,横掠过新秋的海边,不觉间,青林隐没于海面;

已是晚潮初涨,涛声一片。

这一首以画意取胜,笔调娴雅,同样是一首佳作。

那么,中国诗坛又怎么评价《澄迈通潮阁二首》呢?

唐宋以来历代诗选,《澄迈驿通潮阁二首》是首选之诗。

施补华《砚佣说诗》云:“东坡七绝亦可爱,然趣多致多,而神韵却少。

‘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致也;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趣也。

独‘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则气韵两到,语带沉雄,不可及也。”

清人纪昀称,“杳杳天低”,“青山一发”为“神来之笔”。

不管是“气韵两到”,还是“神来之笔”,说的是澄迈驿,也是海南,那是苏东坡对这方土地的文化情怀。

也就是说,苏东坡是海南文明的使者,澄迈驿是传递文明的驿站。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83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