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南日报报道丨记者蔡曼良
熊军为患者检查。(受访者供图)
“在患者眼里,你是他的全世界。我们每治好一位患者,就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改变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家族的未来,反之亦然。”医院创伤骨科副主任医师熊军时刻鞭策自己的座右铭。
这句座右铭的背后,是熊军为一位年过半百的患者撑起“人生支柱”的动人故事。
今年是熊军来到海南工作的第十个年头,作为创伤骨科出色的青年医师,熊军接触过的高难度骨伤、残疾病例不比一些年长的医生少。在这些大大小小的病例中,一位来自澄迈县的患者让他印象深刻。
年,时年52岁的患者邱世平找到熊军,他患有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症,以半蹲姿势跛行了近50年,村里人都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他。随着年纪越来越大,邱世平的劳动能力也几乎丧失,老婆丢下4个孩子后就离家了。他拖着病体找到熊军:“熊医生,我这个病能不能治好?我想要劳动,我是家里唯一的希望!”熊军在分析了患者病情后告诉他:“有机会让您恢复正常行走能力,但手术要分两次进行,过程长一点。”患者听罢,黯淡的眼神里顿时有了生活之光。
熊军每每回忆起这一幕,都深受感动,他觉得那就叫“希望”。后来,熊军成功为邱世平实施两次手术,邱世平不仅恢复正常行走能力,还开了一个肉档做起生意供孩子上了大学。两年前,熊军再去邱世平家时,他带着熊军在村子里参观,逢人就说“就是这位医生把我治好了!”熊军让邱世平挺直了腰板,重拾生活的信念,也让熊军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更深的使命感。
为患者治愈病痛并给予他们生活的关怀,是熊军一直坚持在做的事。
来自陵水黎族自治县本号镇新丰村的卓亚玉曾是熊军的患者,她曾因患大骨节病、双腿呈90度畸形,以至于50余年来从未走出过村子。年,卓亚玉在当地医生医院进行手术矫正治疗。经过2个多月的治疗,卓亚玉康复良好。考虑到患者行动不便,熊军在创伤骨科主任陈剑飞的带领下,开车送患者回家并亲自指导她及家人科学康复。
到达卓亚玉家里后,熊军发现仅一层的砖房里除了一张老旧的木床可供休息,根本没有合适的训练器械。而康复训练对患者后期的恢复至关重要。他画好图纸后自费到本号镇上为患者定制了一个钢结构架子,将卓亚玉家的木床改造成“骨科康复床”,让她能进行康复锻炼、自行坐起或下床活动。今年元旦前夕,熊军又自费给卓亚玉添置了微波炉,让她能在卧室热饭菜,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卓亚玉表示:“没有医生,我的脚根本直不起来,也不能走出去,真的很感动很感谢。”
医院工作期间,熊军每年都会获评“先进个人”和“医德医风优秀人员”。但在他看来,能让患者在最短最快的时间里以最少的费用获得康复才是让他最具有职业成就感的事。
原标题:
医院创伤骨科副主任医师熊军:撑起患者希望支柱
值班主任:王凯
值班总监:李国栋
内容审核:陈咏棋
责任编辑:傅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