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光明网」
医院、医院等省级公立医疗机构,医院、美年大健康、医院等民营医疗机构,从文昌市、定安县、澄迈县等兄弟市县赶来,迎着晨露奔赴海口市琼山区和美兰区灵山镇的各个核酸采样点,又伴着星光回到各自的住处。
8月7日至8日,从清晨到深夜,只要有居民来做核酸采样,他们就坚持不撤离现场。椰城的夜色中,身穿白衣的他们,宛如一颗颗明珠。
医护人员在记者镜头面前竖起了大拇指,为大家能顺利度过疫情时期加油打气。海口日报记者陈长宇摄
闻令而动
一夜集结近人队伍
8月1日以来,海口市陆续出现2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为加强社区精准防控,海口市决定于8月7日起在琼山区府城街道、凤翔街道、龙塘镇以及美兰区灵山镇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面对大规模人群核酸采样工作,海南省新型冠状病 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统一调配,紧急集结省内多家省属公立医疗机构、民营医疗机构,以及部分市县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赶赴海口各核酸采样点,为当地居民进行核酸采样。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8月6日晚12时,定安县疾控中心副主任莫周武接到支援海口核酸检测工作的通知后,立即联系该县各医疗机构,协调50名医护人员赶赴海口市琼山区双创广场。
文昌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李 也连夜安排人员、物资,于次日一早从文昌赶到海南省机电工程学校。
澄迈县卫健委副主任王秀泉在接到通知后,立即连夜抽调医护人员,以每人不低于6套防护服,全天24小时工作的情况做好防护物资准备工作,并于次日早上6点30分从澄迈,带领50名医务人员赶到海口市琼山区的府城中学。同时,考虑到天气炎热,医务人员工作可能会面临高温、中暑等情况,王秀泉又紧急从澄迈县调拨了20顶大型帐篷,以便核酸采样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而各家省属公立医疗机构、民营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也在接到支援通知后,纷纷主动报名深入疫情防控第一线。
8月7日起,来自各省属公立、民营医疗机构,澄迈县、定安县、文昌市等兄弟市县的医疗机构,以及海口市属医疗机构的近名医务人员,分散在75个临时核酸采样点,夜以继日地展开了一场大规模人群的核酸检测工作。
8月7日晚,琼山区海航文化体育广场,夜幕下坚守的防疫工作人员。海口日报记者康登淋摄
勇于担当
医护人员顶着高温连续作业
高温天气、连续高强度工作……此次核酸采样工作,医务人员面临的不仅是采样工作的挑战,还有来自于自然气候的挑战。
“医务人员最大的挑战来自于身体。”谈及参与此次核酸采样工作的感受,医院护士翁强哽咽地说,天气炎热,医务人员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戴着N95口罩,每一个人都大汗淋漓。
从头顶直往下滴汗、衣服能拧出水来、感觉缺氧……这是每一位医务人员不得不面对的困难。高温天气下,医务人员中暑,是此次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中最常见的事。可是,“轻伤不下火线”也成为此次核酸检测工作中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8月7日上午,医院内镜中心护士董羽浓在连续工作2个小时后,出现中暑症状。担心被领导“赶”回去休息,她悄悄躲在卫生间吐了一回,没让任何人知道。休息一会后,又穿上防护服再次走上工作岗位;8月8日中午,医院的医务人员,摘下手套后,一双双手都被汗水泡得又白又皱;8月8日中午1时许,医院的应急采样队队员在美兰区灵山新琼村委会采样点,累得席地而卧;海南医学院第一、医院的医务人员手术衣被汗水打湿直接贴着背脊……可是,即便这样,所有的医务人员也依旧在坚持。
防疫工作人员正在为市民做咽拭子采样。海口日报记者康登淋摄
“我们所有医务人员,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澄迈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护士长邱蕾说,该院的护士 洁亭在患有尿路感染的情况下,依旧坚持参加此次核酸检测工作。
“我来海口的那天,是儿子发烧的第二天。”澄迈县妇幼保健院的护士冯玉文在接到命令后,丢下因咽喉肿痛发高烧的儿子,直接奔赴海口参与当地核酸检测工作。担心儿子病情的她,只能趁着下班的时间,打电话问候一下。
“抗疫有我。”这是参与此次核酸采样工作的一位医务人员接受采访时曾说的话,折射着所有医务人员抗疫的决心和勇气。他们的精神也将鼓舞着这座城市的每一个人,为了疫情防控贡献力量。
新闻多一点
海口青年突击队在行动
余人次志愿者
协助服务27.42万余人次
近日,我市发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后,团市委迅速行动,精准对接防疫需求,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快速启动青年志愿者招募,组建青年抗“疫”突击队,支青年突击队迅速组建,余名青年志愿者挺身而出、冲锋在前、深入一线,其中余名青年志愿者配合相关部门开展核酸检测、疫苗接种、排查登记、体温检测等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其余青年志愿者参与社区物资保障、生活用品配送等志愿服务工作,进一步充实我市疫情防控保障力量。
在琼山区华侨中学核酸检测点,志愿者为群众扫描健康码。海口日报记者周慧摄
截至目前,全市共组织志愿者余人次在个核酸检测点开展服务,协助完成核酸检测27.42万余人次。
青年志愿者接听防疫热线。海口日报记者周慧摄
志愿者帮忙搬运防疫物资。海口日报记者周慧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