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海南日报
■本报记者李梦瑶李艳玫高懿孙慧
因清运成本高、消纳场所少,建筑垃圾违规运输、随意倾倒等现象屡屡出现,极易引发占用土地、污染环境、影响市容等连锁负面反应。
如何科学处置这一“烫手山芋”,考验着城市的管理智慧,也事关百姓的生活品质。
眼下,随着我省逐步完善建筑垃圾管理体系,大量建筑垃圾作为“放错位置的资源”,正在资源化利用过程中实现变废为宝的“逆袭”。
从源头减少建筑垃圾
没有水泥砂石大量堆积,没有搅拌车轰鸣作业,5月24日,位于海口江东新区的东寨新居二期项目施工现场,工人将预制或半预制好的楼板、楼梯、轻质隔墙板等构件逐一叠加拼装,整个过程如同“搭积木”般既整洁又有序。
“房屋构件在工厂里成批、成套地预制,大幅减少了施工现场的污染。”该项目生产经理杨洪伟介绍,通过采用装配式这一绿色建筑建造方式,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至少减少了50%的建筑垃圾。
推广绿色施工工艺,是我省遏制建筑垃圾污染的一大举措。省住建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我省明确采用装配式建造的项目面积约万平方米,实现建筑垃圾源头减量约45万吨。
除了从改进工艺上发力,科学完善的现场管理同样能有效控制建筑垃圾的排放。
无机非金属类垃圾、金属类垃圾、混合类垃圾、生活垃圾……在海医院江东新院区项目施工现场,不时有工人将打包好的建筑垃圾,分类投送至相应的垃圾堆放区。与此同时,该项目采取渣土车辆密闭运输、工地围挡上安装喷淋降尘系统、硬化施工道路等多种举措,确保施工现场干净整洁。
从实施新型建造方式到推广绿色施工,我省住建部门正积极引导施工企业做好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工作,并加强在建项目监管,引导施工单位编制建筑垃圾处理方案并报环境卫生主管部门备案。
目前,全省13个市县已督促个在建项目编制建筑垃圾处理方案,其中琼海、澄迈、琼中等3个市县在建项目实现应备案尽备案,源头管控效果逐步体现。
让建筑垃圾“变废为宝”
做完“减法”之后,仍有建筑垃圾会不可避免地产生,这时则需为它们找到“安身之处”。
海口住宅项目“时光里”的做法是,让建筑垃圾实现“就地重生”——在这里,不规则砌块、隔墙板缺板等废料,通过垃圾通道输送至垃圾分拣池。经过就地分类、粉碎处理、回炉再造后,废料摇身一变,成为人行道预制板、防撞墩等各类工程材料。
这一资源化回收再利用的模式,截至目前已让该项目产生的吨建筑垃圾“变废为宝”,建筑垃圾总产生量约吨/万平方米,远低于理论产生量吨/万平方米的标准,实现降低企业成本、减少建筑垃圾排放、控制环境污染的“三赢”。
将目光放至全省,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建筑垃圾正开启“再生”之旅。
在昌江,一处占地面积亩的建筑垃圾消纳场,通过“水泥窑+混凝土+建筑垃圾”处置方式,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循环利用。
在澄迈,预计今年6月底投产运营的老城镇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厂,可将建筑垃圾制成新型墙体材料,预计年处理建筑废弃物50万吨和其他废弃物25吨,生产建材用粗集料28万吨、细集料23万吨,同时产生其他副产品20万吨。
在三亚,去年共有.5万吨建筑垃圾被“吞”进资源化利用生产线的巨型机器中,产出一大批有机制砂、再生骨料、再生砖、再生装配式建材、再生砂浆、再生混凝土等产品,资源化利用率达67.84%。
从无处安放到变废为宝,对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显然是一笔可观的“经济账”“环保账”。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各市县报送的数据,去年我省建筑垃圾产生7.47万吨,综合利用.76万吨,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45%。
全过程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尽管我省建筑垃圾管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矛盾问题依然突出。
“譬如我们在一些市县实地调研时发现,部分工作人员对本市县建筑垃圾管理基本情况不掌握、对建筑垃圾管理政策规定不熟悉。”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坦言,与此同时,建筑垃圾源头管控和运输监管仍需加强。
除了须进一步压实监管责任,建筑垃圾消纳处置场所的建设也有待提速。
省住建厅在开展治理建筑垃圾污染环境专项行动中便发现,海口江东新区目前仍未设置渣土消纳场,大量工程渣土由施工单位自行协调排放;琼海某项目工地的建筑垃圾甚至需运往海口的临时收纳点进行消纳。
由此导致了一个相当矛盾的局面:施工单位为处理建筑垃圾而发愁,建筑垃圾再生利用项目却因找不到足量的建筑垃圾作为产品原料而“饿肚子”。
位于海口秀英区的建筑垃圾再生利用项目,一年可处理万吨以上的建筑废弃物。“但我们去年的实际处理量不过5万吨。”负责建设、运营该项目的海南拓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清黎直言,缺乏原料导致产量不足,项目长期处于亏本运营状态,“希望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强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同时在税收、金融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面对企业的呼声,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积极作出回应。
目前,海口、三亚、五指山、文昌、东方、澄迈等市县相继印发或正在编制建筑垃圾管理办法,通过加强规划引领,系统规范建筑垃圾治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
与此同时,省住建厅正着手准备开展建筑垃圾治理及资源化利用三年攻坚行动,通过加强源头分类减量、严格建筑垃圾运输车辆管理、加快消纳场所和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补齐装修垃圾资源化利用短板、拓宽建筑垃圾再生产品使用渠道、加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优惠政策落实等举措,分阶段分步骤推进全省建筑垃圾治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