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复一年,三尺讲台,爱与坚守始终不变。9月10日,我们迎来第三十七个教师节。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每个人成长的道路上,都离不开老师的谆谆教导。老师是教育的燃灯者,是灵魂的工程师。扎根乡村的老师,更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践行者,是乡村孩子的“筑梦人”。
海南日报《教育周刊》栏目从我省教师队伍中选取2个教育世家和5位优秀教师代表进行报道。他们在讲台上默默耕耘,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用爱的光芒照亮孩子的未来。来看看海南这几位老师的感人故事!
海师教育学院教授李伟言:
三尺讲台,三代人的坚守
▲李伟言(右三)和家人合影。受访者供图
8月30日,海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李伟言接受记者采访时,暑假还未结束,但她已经忙碌多日。
“最近我在完善通识教育课程《女性成长与教育》。”李伟言说,这是她从学校女生人数较多、相关课程欠缺等实际情况出发,为新学年精心设计的一门新课程。
投身杏坛十余年,出生于教育世家的李伟言在祖父、父亲和兄长的影响下,逐渐成长为新时代师范教育的追梦人。近两年,除了学院专业必修课程外,她还承担起建设全校通识教育课程的重任,力求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人生和个体成长的复杂性,培养他们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所必需的人文情怀和实践智慧。
教育世家书写爱与责任
李伟言一家的教育情缘可以追溯到祖父一辈。她的祖父李长荣自年起在双辽县(现吉林省双辽市)三区前太平中心小学任教,多次被评为县级、乡级模范教师。
“祖父对教育的热爱传递给了他的儿女。”李伟言说,在祖父的鼓励下,他的女儿李月娥,儿子李月林、李月新纷纷走上讲台,成为光荣的乡村教师。
李月林是李伟言的父亲。年,李月林被聘为双辽县前太平中学教师时,学校办学条件极为简陋。年调任东明乡王家中学后,他的工作越发艰苦。王家中学离家有17里土路,全靠一双脚步行来回。舍不得穿妻子做的新鞋,他总是拎着鞋赤脚上路,到了校门口才把鞋穿上。
当时,民办教师的薪水要到年底才发,不仅十分微薄而且还难免拖欠。李月林只能靠东挪西借才能勉强维持一家五口的生活。李伟言记得,小时候自己的衣服总打着补丁,一个玉米饼就着咸菜就是一顿饭。
年,李月林通过考试转为公办教师,后来因教学和管理工作出色,先后被任命为前太平中学、东明中学校长。
耕耘当下收获未来
受到祖辈和父辈的影响,李伟言和哥哥李伟诗也选择教师作为终身职业。
年在东北师范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李伟言任教于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她年调入海南师范大学,在教育学专业任教至今。
从事师范教育的李伟言,深知自己培养的是“为下一代扣人生第一粒扣子”的人。在课堂中,她把价值观教育巧妙地融入知识传授中,帮助学生筑牢未来师德根基。
李伟言注重教学创新,善于通过案例教学、影视教学、混合式教学、研讨式教学等青年喜欢的方式来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由于课堂互动性强,学生更有获得感、效能感和存在感,“想上李老师的选修课,只能靠‘抢’。”
一次回东北老家探亲时,李伟言看到了一个大袋子,里面全是父亲的工作日记和读书笔记,“这些笔记中有父亲的思考、智慧和心血。”业余时间,李伟言也十分注重总结教育教学心得,先后担任《教育观察》《教师博览》《今日教育》等刊物的专栏作者或签约作者。
李伟言说,作为教师,她和学生一同走在追求教育真理的路上,“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时间虽长,但终可期。我坚信,好教师的价值往往在于:耕耘当下,收获未来。我相信,世界上没有比这更高的酬劳。”
澄迈县福山中心学校教师许丹丹:
一家三代乡村育桃李
▲许丹丹与父亲许环富交流教学心得。海南日报记者高懿摄
从澄迈县福山中心学校往南走几百米,穿过一条小巷,就到了学校的家属楼。这条固定路线,许丹丹一家一走就是20年。周一到周五的早晨,澄迈县福山中心学校班主任许丹丹和父亲许环富都会早早地来到教室,摆放课桌、整理教案。晚上,父女俩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水龙头下洗掉指缝间的粉笔屑,然后交流当天的教学心得。
一家三代5人从教,“教育”这两个字,在60多年间赋予了许家人更深的含义。从新中国第一代教师——许丹丹的祖父许振忠、外祖父王英仁,到坚守在乡村教育一线的许丹丹父母许环富、王钟燕,再到新时代农村特岗教师许丹丹,他们一家在乡村的三尺讲台上教书育人,爱与坚守始终不变。
坚守下来就有希望
9月2日,记者在福山中心学校二年级4班教室里看到许丹丹正辅导学生学习,细密的汗珠挂在她的脸上。
“我小时候很难见到父母一面,都说当老师的,是耕了别人家的田,荒了自家的地。”许丹丹笑着说,从小她跟着祖父长大,记忆里都是祖父骑着自行车奔赴学校的背影。
许丹丹的祖父许振忠是许家第一位教师。“那时大家的生活都很困难,祖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常常带上一些地瓜、芋头到课堂鼓励他们好好学习。”许丹丹回忆说,和祖父一样,外祖父王英仁也是一名教师,曾担任海南国营红光农场龙东小学校长。
许环富是许家第二代教师。“年,我在澄迈县官族小学第一次走上三尺讲台。”许环富说,那时交通不便,到处都是泥泞的道路,学校办学条件很简陋,“我对自己说,坚守下来就有希望。”
年,许环富担任澄迈县博才小学校长。初上任时,学校用水用电难以保障,教室、办公室及生活用房严重不足。面对种种困难,许环富积极争取政府部门和村委会支持,带领学生拉管引水,终于实现了学校的通水通电。
传承下去才有未来
“父亲经常对我说,‘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许丹丹对记者说,这是她爷爷传给父亲的话,父亲又将这句话传给了她。
在祖辈和父辈言传身教的熏陶下,许丹丹从小就对三尺讲台有着强烈的向往。填报高考志愿时,她报考了师范类院校。年大学毕业后,她来到澄迈县石浮中心学校昌文小学任教,接过祖辈和父辈扎根基层教书育人的接力棒,成为新时代的一名农村特岗教师。
昌文小学位于澄迈县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为了更好地进入工作状态,兼任多学科教学的许丹丹不断阅读教育刊物、向资深教师请教、学习各地名师的成长经验……
“许多学生的阅读面窄,我就每周在学校阅览室里给他们上一节语文课,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一些学生没接触过声乐舞蹈,课余时间我带着他们勤加练习。”许丹丹说。读书、上课、反思、研究成了她每天工作和生活的标配。“做老师是个良心活。”这是许丹丹最爱说的一句话,她在工作中不断践行着。
年,由于工作岗位调整,许丹丹来到父亲、母亲曾经工作过的福山中心学校任教。这是一种缘分,也是一种传承。除了完成日常教学任务,许丹丹还担任学校农村少年宫合唱社团课和鼓号社团课的指导老师。
“虽然社团成立之初还存在不少困难,但是我坚信自己一定能像祖辈、父辈一样,不畏困难,扎根农村,让教书育人之花绽放在乡村。”许丹丹说。
琼海市嘉积中学教师颜业岸:
传递“美”的力量
▲颜业岸指导学生排练舞蹈。海南日报记者袁琛摄
他的起点不高,是非科班出身的舞蹈教师,但却通过孜孜不倦的努力,让一届又一届学生考上了知名艺术教育高等学府;他的世界看似很小,近三十年都扎根在乡镇中学教学一线,却凭借自己精心创作编排的舞蹈,带领一批又一批孩子走向世界,斩获各大舞蹈奖项。
他就是琼海市嘉积中学舞蹈教师颜业岸,众多舞蹈专业教授和学生、家长都赞不绝口的德艺双馨好老师。
美育:舞蹈教学结硕果
新学年刚刚开始,但对于暑假仅休息了10天的颜业岸来说,工作教学几乎就是无缝衔接。
从年投身教育事业以来,颜业岸数十年如一日专注于舞蹈教学。虽然早已荣誉等身,但颜业岸仍和刚入行时一样,每天坚持学习新的舞蹈知识,坚持站在教学一线。
“预备,5、6、7,走”“手往上打开,动作幅度再大一些”……每天下午放学后,嘉积中学的练舞房里都能看到颜业岸的身影,他带领着数十名学生进行舞蹈学习。这样的教学训练,常常会一直持续到晚上11点。回家后,他还常常熬夜研究舞蹈影像资料。
作为全国著名男子舞蹈团,颜业岸带领的舞蹈团队经常会接到一些重要的演出任务。今年春节,颜业岸就接到一个电话,邀请嘉积中学男子舞蹈团学生执行重要演出任务,他们团队是海南唯一收到邀请的文艺队伍。
这个重要演出任务就是到北京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在省市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颜业岸带领舞蹈团队迅速行动,全力以赴。凭借扎实的舞蹈功底和刻苦的舞蹈排练,颜业岸带领舞蹈团队圆满完成了《伟大征程》中的演出任务,再次擦亮嘉积中学男子舞蹈团的“金字招牌”。
据了解,年以来,颜业岸带领嘉积中学男子舞蹈团连续六次参加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全部荣获全国展演一等奖。此外,他还带领学校男子舞蹈团先后舞进悉尼歌剧院、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和国家大剧院等世界艺术殿堂。
德育:立艺先立德
在很多学生眼中,颜业岸对他们最大的影响并不是舞蹈教学,而是精神上的鼓励。他不仅注重教授学生专业知识,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把生命教育、人生观教育融入舞蹈教育中,让舞蹈不仅成为一门演出艺术,更成为引导学生成长的内在精神力量。
今年在北京封闭式排练期间,颜业岸语重心长地在动员会上说:“同学们,年来,千千万万共产党人用血和汗,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对比他们承受的苦难,我们舞蹈排练吃点苦算得了什么呢?要传承他们的精神,我们当下能做的,就是把这次重要任务执行好!”通过不断学习党史,学生们对自己所演绎的舞蹈节目有了更深的认识,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也有了更多的共情,把“表演”变成了“表达”。
在繁忙的教学和带队参赛之余,颜业岸还多次组织舞蹈团的学生开展“送文艺下乡”助扶贫演出活动,以艺术的感染力鼓舞乡亲们早日脱贫致富。同时,也促使学生们认识到要时刻“不忘初心”,练好本领回馈家乡。
正是颜业岸“立艺先立德”的教学思路,铸造了嘉积中学舞蹈团生生不息的灵魂。虽然每一年都有学生毕业,又有新的学生加入,这个团队的精神风貌却一直昂扬向上,每一次的表演状态、表演技巧都维持在高水准,每一次都有创新和进步。
海口市龙华区龙泉镇中心小学教师谢越婷:
绽放师者最美初心
▲谢越婷在上英语课。海南日报记者郭萃摄
9月3日上午9时20分,海口市龙华区龙泉镇中心小学下课铃声响起,英语教师谢越婷回到办公室处理教务工作,准备下节课的课件。临近教师节,她不断收到学生们发来的祝福短信。其中,一条短信让她非常感动和自豪:“谢老师,教师节快乐,跟您分享一个好消息,我通过了英语四级考试。很幸运在启蒙阶段遇到您,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
谢越婷脸上露出笑容,“每年临近教师节都会收到学生们的短信,看了以后心里暖暖的。”
年,从师范学校英语专业毕业的谢越婷来到龙泉镇中心小学任教。任教13年来,谢越婷扎根乡村教育,见证着这所乡村学校的变化,在课堂上让乡村的孩子接触英语,爱上英语。
从犹豫彷徨到不愿走
谢越婷告诉海南日报记者,龙泉镇地处南渡江畔,旧校址地势低洼,她第一次前往学校报到时恰逢汛期,“当时整个乡镇积水严重,车辆下了高速路口就无法前行了,我们只能原路返回。”
谢越婷第二次前往学校报到时,路面仍有很深的积水。最终在学校老师的帮助下,她在及腰的积水中艰难跋涉。好不容易到了学校,谢越婷马上就加入了清理校园环境的队伍。当积水完全退去,学校的全貌展现在她的眼前。犹豫、彷徨,谢越婷这样形容自己当时的心情,“教室地面坑坑洼洼。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差的校园环境,心理落差很大。”
年10月,龙泉镇中心小学迁到新址。此后几年中,一些同事纷纷调离这所乡镇学校,谢越婷也多次有机会可以回到海口主城区学校任教。“乡镇学校英语教育力量薄弱,我必须留下来。”谢越婷说。她的坚守,除了为乡村教育奉献的初心,还有与学校共成长的深情,“这么多年,看到学校一点点发生变化,感觉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割舍不下。”
从不想学到喜欢学
谢越婷任教前,龙泉镇中心小学一直没有英语专业老师,“当时,六年级学生的英语都是由数学或语文教师兼任,许多孩子连26个英文字母都认不全。”她的到来,填补了该校在英语教学方面的空白。
如何让孩子们在零基础的情况下对英语产生学习兴趣?谢越婷摸索出一套适合乡村孩子的教学方法,“我把一个个英文单词融入游戏中,让他们在游戏中拼读单词,慢慢开始爱上英语课。”
年,谢越婷担任学校教导主任。一些学生写作水平差,她就利用假期组织老师编排适合农村孩子学习的看图说话教材;学生作业质量参差不齐,她带领老师们编写分层次的个性化作业……
学校引进新媒体教学设备后,谢越婷和同事们一起学习使用新媒体设备。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龙泉镇中心小学毕业水平考试的英语及格率由原来的20%左右上升为55%左右。今年,谢越婷教过的一名学生成为龙泉镇中心小学英语教师,让她感到很欣慰。
今年5月,谢越婷入选“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通过这次培训,她继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将更多的知识和学习方法带给乡村的老师和孩子们。
儋州市新州镇中心学校教师吴显周:
多点耐心多点爱心多点恒心
▲吴显周指导学生组装机器人。海南日报记者林书喜摄
“同学们请看,老师把苹果切成两半后,这是什么?”“面。”“再切一刀,又出现了一个面,两个面就相交在一条线上,这条线我们叫什么?”“棱。”“再切一刀,苹果出现了3条棱,3条棱相交的地方叫什么?”“一个点。”“真棒,给自己掌声。”9月3日上午,在儋州市新州镇中心学校多媒体教室里,该校老师吴显周用一个苹果给六年级(5)班学生生动讲解了物体形状知识。
“吴老师讲课生动有趣,善于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体来给学生举例说明,通俗易懂,学生们很喜欢上他的课。”儋州市新州镇中心学校校长陈泽对海南日报记者说。
年7月,吴显周从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如父亲所愿,踏上了乡村教育之路,那年他才19岁。这条路,他一走就是16年。这16年来,他甘于寂寞,将满腔热情洒向乡村的教育事业,甘当乡村学生的引路人。
吴显周不少同学在城区学校任教。他刚毕业时在儋州市新州镇新英第一小学任教,这是一个远离城市的渔村小学。但是,吴显周并没有抱怨,“如果谁都想往大城市发展,农村的孩子谁来教?”吴显周这样提醒自己,如果没有一代代乡村老师的付出,自己也不可能有机会考取师范学校,成为一名光荣的教师。作为一名师范生,毕业后应该接过老一辈乡村教师的教鞭,点亮农村孩子的人生道路。因此,他始终把“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勤奋工作,教书育人。
年,吴显周从新英第一小学调到儋州市新州镇中心学校任教。该校拥有更好的教学条件、教学设备,学生人数更多。这也让他有了更深入的思考: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当今的教育需要研究型、创新型教师。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更应主动作为,不断突破自我。为此,他潜心研修新教材,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他经常向同事虚心请教。在教学中,他采用创新方式,寓教于乐。经过努力,他的教学水平提升很快,成为学校的业务骨干,并在全市教师队伍中崭露头角。
年,吴显周荣获儋州市中小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决赛)一等奖;年获儋州市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一等奖、海南省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一等奖和第五届全国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展评活动二等奖。此外,他还先后获得“儋州市优秀教师”“儋州市优秀班主任”和“儋州市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
与此同时,吴显周笔耕不辍,撰写的论文《从“错得好”谈小学数学的有效课堂教学》《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儋州市中小学各科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要教育好学生,首先要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做学生的知心人。吴显周始终坚信,“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爱心,多一点恒心,多一点理解,多一些鼓励”能使学生变得更优秀,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当学生缺乏自信时,我会给予鼓励;当学生感到委屈时,我会给予帮助和安慰;当学生取得进步时,我会给予表扬。”吴显周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把头抬起来,我相信你能行”“没有关系,我相信你下次会进步”这些暖心话语,点燃了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希望。
吴显周指导的毕业班学生连续几年在儋州市小学生毕业水平测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在抓好教学质量的同时,在学校的支持下,吴显周还在校内组建了人工智能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在年儋州市首届机器人编程竞赛中,他指导的学生荣获团体赛一等奖;个人项目比赛中,6名学生获得一等奖。
屯昌县南吕镇中心校鹿寨小学教师周小慧:
上得了课堂跑得了操场唱得好童谣
▲周小慧为学生授课。海南日报记者李天平摄
“Hello,boysandgirls!(同学们,你们好!)”9月1日,还没走进屯昌县南吕镇中心校鹿寨小学五年级教室,海南日报记者耳边就传来MissZhou(周老师)用英语与学生们打招呼的声音。这是她新学年给学生们上的第一节英语课。
这位元气满满、笑容满面的MissZhou就是鹿寨小学教师周小慧。三尺讲堂上,她是活力四射、循循善诱的英语教师;课堂外,她是以诚相待、亦师亦友的知心姐姐。
从事乡村教育11年来,周小慧获得“海南省市县级骨干教师”、县级“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在这条自称为“五彩缤纷却又酸甜苦辣”的教育路上,这位乡村英语教师一直在前行。
“小时候我会捡一些粉笔回家,拉上几个孩子在木门前上课。”周小慧笑着说,自己从小就有一个“老师梦”。年从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周小慧以优异成绩通过竞聘,成为一名屯昌乡村小学教师。
初次踏入鹿寨小学的周小慧有些紧张,学生们淳朴的眼神和同事们热情的互动让她放松了许多。由于这所乡村小学只有9位教师,每个年级一个班,周小慧迅速融入日常教学,摇身一变成为教学“多面手”:上得了课堂,跑得了操场,唱得好童谣。
作为鹿寨小学唯一一名英语教师,周小慧发现当前乡村英语教育存在许多短板。为了摆脱枯燥乏味的传统教学模式,让乡村的孩子学好英语,她不断摸索和钻研教学方法。
“英语教学应该充满师生互动。”周小慧说。9月1日这堂英语课的学习任务是学习辨认animals(动物)。周小慧拿出手工制作的教具。擅长情境设置和互动教学的她,让学生专注于课堂教学内容,“指手画脚”的教学方式让旁听者也觉得极富感染力。几乎“全英授课”的课堂,则打破了人们以往对乡村英语课的刻板印象。
“如果将周老师比作一种动物的话,我觉得她很像sheep(绵羊)。绵羊平时很友善,但是急了也会‘跳墙’。”鹿寨小学五年级学生郭晓婷说。
上完一节课后,又蹦又跳的周小慧满头大汗,“我很喜欢自己上课时投入的状态,常常觉得还没讲过瘾。”在众多师生的眼中,走进课堂的周小慧常常是“满格电量”。如今,她不仅要负责三至六年级学生的英语教学工作,还兼任四年级数学老师。
“Don’tbeshy!(别害羞)”是周小慧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她的鼓励下,鹿寨小学学生的“哑巴英语”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充满自信的流利口语。此外,周小慧还很注重课外英语氛围的培养,常常组织学生们参加英语角,动手制作英语手工制品等。
鹿寨小学大多数学生都是留守儿童,他们是周小慧最牵挂的人。“只要你继续努力,老师相信你能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近日,在留守儿童、四年级学生小均家里家访时,周小慧对他的表姐小燕说。小燕也是留守儿童,从小由家里的老人带大,周小慧经常作为知心姐姐开导她。“爷爷奶奶的关爱并不能弥补留守儿童缺失的父爱和母爱。”谈起这些留守儿童,一向开朗的周小慧一度哽咽了。
鹿寨小学校长王舒是周小慧的丈夫。两人十年前因教育结缘,一起将青春奉献给乡村教育。“周老师你千万别走,我们都舍不得你。”这是村里的学生和家长对周小慧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文昌市潭牛中心小学教师陈珍:
乡村学生引路人
▲陈珍指导学生学习。受访者供图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9月3日上午,清脆整齐的读书声从文昌市潭牛中心小学的教室传出。发现有些学生不太专心,带读的老师并不恼火,而是上前温柔提醒。她就是青年教师陈珍。
扎根乡村教书育人10年,陈珍坦言,她热爱教育,希望每个孩子都能遇到良师,成为更好的人。10年来,她兢兢业业、默默耕耘,深受学生、家长的喜爱和同行认可。
小学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重要阶段。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上小学是令人激动和兴奋的。而对于一些比较内向的孩子来说,步入陌生的校园会让他们感到不安。小余就是其中之一。
陈珍发现,小余和其他孩子不太一样。课堂上,很多孩子为了小红花抢答问题时,她只是安静地在角落里坐着,似乎对一切都提不起兴趣。
小余的妈妈也发现了女儿的不对劲,但她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有一天,她看见孩子书包里不太理想的成绩单后,一下子皱起眉头。恰在这时,一个电话打了进来。
“您别着急,每个孩子对学校生活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我们要做的是给孩子打气,帮助她找到恰当的学习方法。”陈珍温暖的话语让小余的妈妈冷静下来。她没有对女儿发脾气,而是默默地给予她更多关爱。
“陈老师的电话让我吃了一个定心丸。作为家长,我们要给孩子更多宽容与信任,配合老师慢慢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小余的妈妈告诉海南日报记者,每天放学后,陈老师都会把小余留下来,耐心地为她梳理和解答难点知识。在陈老师的帮助下,第二个学期期末考中,小余获得语文考试满分,全家上下都高兴极了。陈珍说,“看到她获得那么大的进步,我觉得自己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9月3日下午,记者在潭牛中心小学三(1)班教室门口看到,孩子们在课堂上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问题,时不时还传出一些笑声,课堂氛围轻松活泼。
“陈老师很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她的课堂上,孩子们都听得很认真,也很开心。”潭牛中心小学教研主任李传文告诉记者,一二年级学生刚上学时,还不太熟悉课堂纪律,注意力也很难集中,“陈老师很有耐心,总有办法让孩子们集中注意力听她讲课,课堂充满了趣味性。”
为探索契合孩子们年龄特点的学习方法,陈珍常常在课堂上创设一些情境,让孩子们走进这些有趣的情境,更好地理解吸收课堂知识。
“教学时,激发学生的兴趣非常重要。只要他们对课堂和学习感兴趣,就一定能学好。”陈珍说,她经常在课堂上和学生们玩小游戏,提高他们对课堂的兴趣。此外,将拼音编入儿歌中帮助孩子们记忆,或者引入绘本教学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
“陈老师是一位非常敬业的老师。课后她常常给基础薄弱的学生辅导,对学校布置的工作也非常上心。”李传文说,作为学校语文组教研组长,陈珍认真钻研教学方法,带领全镇语文老师一起开展教研活动,努力提升乡村教育质量。
“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就是以学生为本。”陈珍说,她希望能探索出更多适合孩子们的学习方法,让孩子们都爱上语文、爱上学习。
原标题:
教师节特别报道|树人师者力量
来源:海南日报客户端
原标题:《师者力量,托举希望!来看看海南这几位老师的感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