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符小芳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七十万年前,一颗行星坠落,在海南白沙县“砸”出了一个大坑。

七十万年后,满目疮痍的陨石坑旁有了新的“生命线”,一片被叫做“五里路”的有机茶园欣欣向荣。故此,有网友戏称,这是“来自星星的味道”。

百亩茶园间,一位黎族女儿笑得像群星一般璀璨,她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符小芳。

几次三番中毒

黎族女儿投身有机农业

海南,是黎族的主要聚集地,年出生的符小芳,是土生土长的黎家女儿。年,20岁的符小芳中专毕业,像同村的姐妹一样前往城里打工。

“当时就带着元来到城里,卖过鱼、做过服务员、车间里打过工……做过很多行业,但一直没找到自己喜欢的,也没有归属感,总觉得自己是外乡人。”符小芳说道。

忙碌的打工生涯、快节奏的城市生活,每一样都让她倍感疲惫,时常怀念起欢声笑语的家乡,她知道她的根在村里;也记挂着还在贫穷线挣扎的乡邻,那都是她人生路途中不可或缺的亲朋好友。

本身是农学专业出身的符小芳,回到家乡后尝试过种植荔枝、龙眼、香蕉、木薯、橡胶、花梨和沉香,但一直不温不火。

“那时候不懂市场,反正今年热门什么就种什么。那时候的农作物,都是要打农药的,操作的时候我就好几次中毒。我就想,这个风险太大了,日常操作都容易中毒,更何况吃呢?就决定做有机农业了。”符小芳说道。

而她第一个想到的品种,就是相伴世代黎族人、曾作为药用的黎族大白茶。

千年黎药变身

化为茶盏中“来自星星的味道”

提到海南的茶,大家可能最先想到的是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农垦开发出来的白沙绿茶。其实,黎族大白茶的身影早已世代存在于黎族人的生活中。

黎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在千年的口口相传中,黎族人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与热带海岛自然环境相适应的、独具本土特色的文化。黎族人民自古有采摘五指山脉的野生大叶茶治病的习惯,如果从此算起,海南茶事已有近千年历史。

“19世纪末,美国传教士香便文所著的《琼岛游记》中就提到了海南的黎药。黎药传女不传男,我就是母亲手把手教会的。有一次到福建福鼎交流,发现黎药的做法和福鼎白茶一模一样,于是才有了黎族大白茶这个看似新生的事物,其实这其中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符小芳说道。

种植大白茶本身是家传的手艺,加上陨石坑本身所含各种矿物质渗透进周边的的土壤,让其富含60多种矿物质,其中更有16项是地球稀有的,也就造就了这片土地所产茶叶的独特品质:滋味醇厚、顺滑润喉、冲饮耐泡、回甘味足,甚至被网友誉为“来自星星的味道”。

最难的不是挣不到钱

而是不被理解和质疑

都说大海的惊涛骇浪十分凶险,但农业创业比其有过之而无不及,尤其是有机农业。年,符小芳打算成立合作社,用有机的方式种植黎族大白茶。但村民对这些闻所未闻的东西都持怀疑的态度,就连丈夫都不支持她。

“刚开始有很多家愿意的,但我说了要有机种植,需要撂荒3年、再种3年,等于6年没有收入,大家全部跑了。后来我就挨家挨户地死缠烂打,要么去人家家吃饭,要么就请他们到我家去吃饭,给他们普及有机茶的市场和国家的政策,总有人不好意思拒绝我的热情。”符小芳言语中,甚至带有一丝庆幸。

凭着一股誓要成功的信念,最终有5户农户加入,五里路茶叶专业合作社,算是初建成功了。然而,更大的难题也随之而来。

“其实当时我也没想清楚,脑子一热就去做了,觉得只要我勤快就有收获。等真正实操的时候才发现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种有机茶是一个纯技术活,我就跑全国各地去学习,找专家指导。白天种茶树、晚上翻资料,全靠自己一点一点摸索。”符小芳说道。

海南的天气高温多雨,六、七月份雨水充沛,正是野草茂盛、虫灾严重的时候,不做好锄草防虫的预防工作将会造成灭顶之灾,尤其是茶园天敌蓑蛾,一夜之间就能把所有茶树“剃光头”。

最严重的一次,符小芳深夜在茶园里检查虫害,听着满园都是虫子噬咬茶树“唰唰唰”不绝于耳的声音。想起村里人日常嘲笑她“脑子进水”,认为有虫就该打农药,符小芳的情绪瞬间就失控,所有的委屈在那一刻倾泻而出,嚎啕大哭“再也不做有机茶了!”

情绪宣泄过后,符小芳擦干眼泪,重振旗鼓。查资料学习,最后使用大量粘虫板、太阳能灭虫灯、引诱剂和生态平衡等除虫方法,总算度过了这一次的危机。

关关难、关关过,只要足够坚持

当初的星星之火,也有燎原之势

回想一路走来,符小芳是道不尽的辛酸与苦楚。所幸她的坚持,还有社会各界的帮助,让她度过一个个难关。

“做有机茶是有欧盟来认证的,每一个农事活动都必须提前报过去。年我们这里大旱,我自作聪明,动员社员把稻草铺到地里保住水分。因为语言不通,没能沟通好,欧盟要求把稻草全部撤除,不然就不给认证。当时我都懵了。好不容易组织我们几个村庄把稻草搬过来了,现在又要撤出去,农户们都骂我‘脑子有病’、‘不懂种地’,茶叶严重减产。”符小芳说道。

她深觉土办法在有机农业上是行不通了,需要生态技术。通过求助当地的热带研究所,符小芳拿到了柱花草、平托花生的种子,种在茶园间。

“这些草能把整个地表盖住,不仅可以减少水分蒸发,给土地降温,还能释放氮元素,辅助茶树的生长。”符小芳介绍道。

从此,符小芳还在园内种有咖啡、花梨、辣木、野茶、南药、龙眼和荔枝等多种植物。“来过五里路茶园的客人都会发现,这里和普通茶园有很大不同。我们不仅在种茶,也是在平衡生态,引进先进的蚯蚓养殖循环农业技术,做到改良土壤的良性生态循环,让好山好水养好茶,好茶反过来养好土地。”符小芳说。

历经多年精耕细作,合作社也由最初的5户发展为户,五里路有机茶连续7年通过中国、欧盟27国和美国农业部的有机认证,并于年成功申请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符小芳个人也成为了有机黎族大白茶的非遗传承人,吸引白沙11个乡镇的村两委干部和周边儋州、万宁、临高、澄迈和昌江等市县的多人来参观学习。

“我现在都不怎么喝白水,主要是喝茶,一天不喝就感觉少点什么。每次累了,闻闻大白茶的香气就特别舒服,马上满血复活。”符小芳说道。

符小芳的创业路

也是白沙妇女们活出希望和底气之路

多年来,符小芳利用自己的茶园,邀请大学教授给周边农家妇女进行技术培训20多期,培训妇女达多人。通过技术培训学习,五里路出现了八位技术能手。

她的有机茶园更是实现了让周边黎族村寨的中老年村民在家门口务工,每月获得可观的收入。多年来,共带动户位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自年起累计分红达万,帮助村民走上乡村振兴的致富之路。

“这些数字并不夸张,这是我们实实在在带出来的产业,采茶班班长符秀香,就是极具代表性的一位。她是年跟着我的,她的经济压力非常大,丈夫生病无法工作,两个小孩需要养活,家里的房子都是用竹竿搭的,四处漏风。她整个人也基本上不讲话,你叫她来干活她就来,干完活就回去的那种。每月除了工资还会额外补贴她一点。”符小芳骄傲地说道。

“现在,家里四合院也盖起来了,丈夫的病也慢慢见好,整天乐呵呵的,有客人来还会主动演唱黎族山歌。之前新华社过来拍照,都是找她,她那个笑容,是真真正正幸福的笑。”

尤其是在去年“天才妈妈·梦想工坊”落地建成后,符小芳开始谋划一盘更大的“棋局”。

“我们这里有个现象,很多女孩子出去打工了就再不回来,出现很多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我就想通过发展产业,能够让她们留在自己家门口。不仅仅是种有机茶,我们黎族还有很多非遗手工艺,比如黎族织锦,之前我的衣服都是自己做的。现在我们工坊也在代卖这些手工艺品,在开发产品包装时,还特意将其与纹面、树皮布、船形屋等黎族传统文化衔接起来,把我们的黎族织锦手工艺嫁接进来,尝试把茶叶放在织锦香囊里,那大家在喝茶的时候,也可以感受到我们妇女的手艺,我们黎族的文化。”符小芳说道。

在采访的最后,符小芳憧憬地说道:“我希望更多的妇女愿意留在家乡,希望更多的人看到黎族妇女的优秀、黎族文化的多彩。”

我们也诚挚地希望,这股‘星星’之火,永不熄灭。

来源:天才妈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8506.html